首页 资讯 正文

火爆程度媲美“苏超”,大连梭鱼湾为何“山呼海啸”

体育正文 284 0

火爆程度媲美“苏超”,大连梭鱼湾为何“山呼海啸”

火爆程度媲美“苏超”,大连梭鱼湾为何“山呼海啸”

7月5日,“苏超(sūchāo)”第六轮南京0:0苏州的比赛,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以60396人的上座人数,刷新了“苏超”赛事单场上座纪录和(hé)中国业余(yèyú)足球比赛的上座纪录。 7月4日,中国首部足球纪录电影《决战梭鱼湾》登陆院线。这部纪录片把镜头对准大连梭鱼湾专业足球场(zúqiúchǎng)(下(xià)称“梭鱼湾”),记录下2024年大连球迷和(hé)大连英博足球俱乐部共同经历的(de)激情赛季(sàijì)。设计容量63000座的梭鱼湾,多次涌入6万余人看球,与“苏超”的南京奥体隔空打擂。球迷的自我展示(zhǎnshì)和赛场上的精彩对决,创造了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。 自2023年启用以来,在(zài)大连(dàlián)英博参加的2024赛季中甲联赛(liánsài)、2025赛季中超联赛和中国足协杯(zúxiébēi)比赛中,梭鱼湾连续“屠榜”,先后以60028人刷新中国足协杯上座(shàngzuò)纪录、以60951人刷新中甲联赛上座纪录、以61185人创中超联赛历史第二高且为本赛季全国最高的上座纪录。这反映了(le)大连的“足球城”底蕴,也与球队的成绩息息相关。大连英博3年完成从中冠到中超的三级跳,本赛季中超半程位列中游(zhōngyóu)。 当舆论热议“苏超”将业余足球与城市文旅深度融合之际,审视职业(zhíyè)足球体制创立30余年来各地积累的(de)宝贵经验同样重要。透过《决战梭鱼湾》上映引发的话题,让(ràng)我们去赛场上找找答案。 “用我媳妇的话说,她去年在球场上获得了最多(duō)的多巴胺。”2024赛季中段,大连英博连续赢球,升班马(指从低级别升入高级别参赛(cānsài))不只要保级,还决心冲超。从那时候起,大连居民徐先生一家(yījiā)三口开始到梭鱼湾看球,每个主场都到场助威(zhùwēi)。 徐先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,梭鱼湾主场观众的一个(yígè)特点(tèdiǎn)是,女性和孩子特别(tèbié)多,多大岁数(suìshù)的球迷都有。76岁的王作杰人称“王大爷”,在看(kàn)台上头缠球队围巾、挥舞旗帜,是有名的球迷,《决战梭鱼湾》在片尾专门向他致敬。徐先生却说,在看台上比王大爷还老的球迷多得是。 如今,周末(zhōumò)看球已经(yǐjīng)成了徐先生一家的“节日”,到球场早了,会在附近吃饭、散步,享受海滨的景色。初期他们常买包厢位置的280元家庭套票(tàopiào),后来场均6万人,也由不得选位了,“抢到哪儿坐哪儿”,徐先生说,妻子一直很想坐北看台的死忠球迷方阵(fāngzhèn),那边的球迷最热情,唱(chàng)跳呼喊,全场(quánchǎng)不停,但是死忠看台的票需要在球迷会小程序上抢票,拼手速难度更大。 和“苏超”比较,大连的足球(qiú)(zúqiú)城氛围浓,群众基础深、观赛热情高。“我1995年到济南上大学之前(zhīqián),在老家(山东威海)都没见过足球。随着山东泰山俱乐部参加职业联赛,同学偶尔带我一起看球。到现在我也是个比较边缘的球迷,对大多数人(rén)来说(láishuō),足球的普及应该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。”徐先生说,儿子明年上初中,课业更忙,准备把继续看球作为对他的奖励(jiǎnglì)。 在(zài)上海,大连人王女士带儿子二刷了《决战梭鱼湾》,其中一场是与长三角大连球迷会一起看(kàn)的,他们还邀请了刚退役回到家乡上海的大连英博原球员费煜到场。片中出现费煜出场、射门得分的镜头时(shí),观众们像在球场里一样(yīyàng)鼓掌欢呼。 王女士从小受到足球的熏陶,但长期在(zài)上海工作,她没有多少机会现场看家乡的球队(qiúduì)比赛。近两年,她开始带(dài)儿子(érzi)参与球迷会的活动,加入客队远征球迷阵营,为来沪比赛的大连英博(yīngbó)、大连鲲城等球队助威。对出生在上海的儿子来说,大连只是“姥姥家”,比赛让王女士找到了一个(yígè)抓手,让儿子感受一些大连的气息。她也希望暑假带孩子回大连探亲,可以去梭鱼湾感受一下气氛。 王女士告诉记者,在《决战梭鱼湾》的观影现场,籍贯和阵营的不同,并不会隔绝大家(dàjiā)对(duì)一种氛围的向往。在她看来,随着“苏超”的火爆,江浙沪居民对足球的热情也在上升,如果大家看了(le)这部足球纪录片,了解到还有另外一种火爆的赛场氛围,会引起更多有趣(yǒuqù)的思考。 在88分钟、接近一场足球比赛的时间里,导演丛玮记录下了大连(dàlián)英博俱乐部管理者、教练员、球员和球迷(qiúmí)的心声(xīnshēng)。让人印象深刻的是,片中多次(duōcì)在关键情节时出现的“为大连这座城市而战”“对得起五六万球迷的支持”字幕。 职业足球竞争激烈(jīliè),对大连(dàlián)这座足球城来说,代代传承、始终争胜,是足球文化的生命所在。大连万达—大连实德—大连阿尔滨—大连一方—大连人,大连足球的代表性俱乐部到2023赛季结束后(hòu)戛然而止,大连英博适时出现(chūxiàn),把接力棒传下去,他们在2024赛季冲超成功的故事因此成为(chéngwéi)球迷心中的神话。球队则认为,空前(kōngqián)热情的球市是支持他们克服困难、最终冲超的重要力量。 丛玮1982年生于大连,从小接受足球训练(xùnliàn)并成为职业球员,是一名门将。2001年,他退役改行,到中国传媒大学进修影视艺术专业,毕业(bìyè)后入(hòurù)职中央电视台,做过记者、编导。丛玮对拍摄足球纪录电影念念不忘,2013年他跟拍大连阿尔滨俱乐部,制作的7集纪录片《赛季(sàijì)Ⅱ》,在央视9套纪录片频道(píndào)播出。 2024赛季初,中甲(zhōngjiǎ)升班马大连(dàlián)智行通过法拍变更所有权,改组为大连英博俱乐部,“英博”是young boy的音译,意指大连足球后继有人。“我和这支球队很熟(shú),队中球员老将、小将居多,外界并不看好他们的实力,随着球队不断(bùduàn)胜利,球迷也(yě)更加热情,一路从一两万人到了每场四五万人。我觉得如果(rúguǒ)最后冲超成功,就是一个小人物成为大英雄的题材,会给所有人带来感动,不只是球迷,也不只是大连人可以看,就想去跟拍他们的冲超历程(lìchéng)。”丛玮说。 没想到球队赛季中段有压力了,虽然保留冲超(chōngchāo)希望,但只剩下四场球,其中两场在梭鱼湾(wān),于是(shì)丛玮抓紧时间扛着机器上了。《决战梭鱼湾》前20多分钟的画面的制式(zhìshì)质量与后面不一致(yízhì),实际上是丛玮搜集了大量不同来源的资料进行剪辑,复现冲超关键情节之前球队的历程。 丛玮看重的是纪录片的故事,他认为(wèi)最打动人心的不是画面,而是有怎样(zěnyàng)的跌宕起伏。片中,小将得到教练的叮嘱,关键时刻立功,取得成长;老将拼上一切为城市和球队奋斗,享受光荣;球队老板在(zài)艰难取胜后洒下热泪;来自全国各地的球迷(qiúmí)加入大连球迷的队伍,打卡梭鱼湾,见证奇迹发生。最终大连英博在赛季(sàijì)最后一战中,在梭鱼湾绝杀逆转(nìzhuǎn)上海嘉定汇龙,以(yǐ)联赛亚军获得2025赛季的中超参赛资格。 “足球城的球迷要求挺高的。我采访过一些球迷,问他们(tāmen)对这个球队为什么这么热爱。他们说,大连人队以前总是被(bèi)别人绝杀,总是输球,但是在大连英博身上,我们看到的总是绝杀别人,挺过瘾的。球员在场上踢出了拼搏精神,把球迷重新(chóngxīn)吸引回球场。”丛玮认为,大连英博上赛季一半以上的成功(chénggōng)应该(yīnggāi)归功于大连球迷的支持。 丛玮对梭鱼湾球场印象深刻,因为场内的“山呼海啸”对纪录片拍摄(pāishè)和收声来说是(shì)巨大的挑战(tiǎozhàn)。他只有两次机会(jīhuì)。在拍摄对阵南京城市的比赛时,他度过了非常紧张的90分钟,也决定了在如此巨大的球场里面,要以主教练李国旭的指挥为主要拍摄目标。 拍摄最后一场与上海嘉定汇龙的比赛时,他把镜头画面和收声都集中在李国旭(lǐguóxù)和周边,捕捉主教练对球员面授机宜以及球队替补席(tìbǔxí)的动态。他同时指挥另外(lìngwài)两个机位(jīwèi),拍摄球场内看台上的细节。用这样的方式,他呈现了以梭鱼湾关键人员的故事(gùshì)为核心、整个团队和数万球迷所共同经历的故事。 “做过8年的记者、编导之后,我老是做梦,梦见自己回到球队,回到球场上。”丛玮说,拍摄足球纪录片不(bù)只是单纯去记录球队发生了什么,也(yě)不是简单地为了服务城市(chéngshì)文旅发展,他在片子(piānzi)末尾写了一段解说词,球队冲超的这种精神“会让很多人遇到任何困难以后,也不会(búhuì)惧怕”,他觉得自己受益于足球,因此才能在不同的行业坚持下去。他希望更多人,哪怕并(bìng)不是球迷(qiúmí),看了片子、了解在梭鱼湾发生过的事情,也能有相似的感受。 (本文(běnwén)来自第一财经)
火爆程度媲美“苏超”,大连梭鱼湾为何“山呼海啸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